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动物世界 >

沉睡万年的洞狮能醒来吗动物新闻

时间:2017-12-14 12:30:21

“沉睡”万年的洞狮能醒来吗? - 动物新闻

作者:北海潜深寒 ?来源:蝌蚪五线谱

据《西伯利亚时报》于2015年10月26日报道,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雅库特冻土带,发现了两具已经冻结上万年的狮子的尸体。根据考古学家对其较为完整身体结构特征的判断,这两只狮子就是冰川时代的百兽*——洞狮(与残暴狮、剑齿虎其名),其尸体被保存完好,又为人类复活远古动物增添了一丝希望。

洞狮真的是狮子吗?

据考古医生称,通过雅库特冻土带发现的这两具洞狮的尸体,我们可以相当清晰地判断这种远古猫科动物的长相,它们与现代意义上的狮子非常相似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洞狮虽名为“狮”,但古生物界对它们的分类是否科学还有争议。

在哺乳纲中,有这样一类生存非常成功的动物——猫科动物。从亚寒带针叶林中的西伯利亚虎,到非洲草原上的非洲狮,它们几乎是陆生动物的*之冠。在生物进化史上,猫科动物共出现了猫亚科、豹亚科和剑齿虎亚科。现代,形形色色的狮子、老虎和豹子,同属于豹亚科。而著名的已灭绝动物剑齿虎虽名为“虎”,但其实是一种早期的猫科动物,并未与现代意义上的老虎归在同亚科,而是单独形成了剑齿虎亚科。

洞狮

而同为已灭绝猫科动物的洞狮,却被古生物学家归在豹亚科中的狮属里。换句话说,到目前为止,古生物学界暂且承认洞狮和现代狮子是近亲,因为它们有极其相似的基因。但洞狮到底是否真是狮子,还是一个未解之谜。假若某天,古生物界认为洞狮也只是早期的猫科动物,并没有“狮”的实名,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崭新的“洞狮亚科”。

天然“冷冻室”——第四纪大冰期

虽然洞狮的分类尚有争议,但它们的尸体在冻土中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,也就为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它提供了条件。根据一些洞狮遗骸的显示,这种巨型猫科动物很长可达4米以上,四肢粗壮而发达,体型比西伯利亚虎还健硕,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中北部的草原、荒漠。由于生存环境较为寒冷,它们一般以洞穴为居,因而得名“洞狮”。

值得注意地是,洞狮与早期人类有着不解之缘。它们不仅频频出现在早期人类的壁画中,还存在着竞争的关系。这是因为,当时的早期人类也主要以洞穴而居,这就不可避免的与洞狮产生争夺“居所”的战争。有着原始性工具的人类很快占了上风,洞狮却遭到大量捕杀。如2010年,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猎杀洞狮的残骸痕迹。在约1万年前的冰河世纪末,洞狮由于不能维持种群数量而灭绝。

古人类回去时发现洞穴已被洞狮占据

问题随之而来,洞狮是更新世中后期的物种。如此漫长的光阴,它们的“遗体”是如何被完好保存至今的?这就与洞狮灭绝年代及其环境有密切关系了。洞狮灭绝于约1万年前,那时候正是地球上有史以来很大规模的冰期结束前夕。亚欧大陆上冰盖和冰川广泛发育,包括洞狮在内的许多冰河世纪动物,在死亡后被深埋于冰雪之下,因此可被保存万年不腐。由此,大冰期就为保存动物遗骸提供了天然的“冷冻室”。

光荣的待复活“候选者”

因此,这次发现洞狮遗骸的考古学家称,在西伯利亚、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等地区,发现了很多冰川时代动物的较完整尸体,如著名的猛犸就经常被发现。那么,这些遗骸与更早的生物化石相比,有什么重大意义吗?答案当然是肯定的!

《侏罗纪世界》虽然为我们畅想了一个美好而可怕的“恐龙复活梦”,但这个梦实现的可能性真的很渺小。这是因为,灭绝生物的复活取决于能否从其组织中提取出完整的遗传信息。想从恐龙的软组织中提取是不可能的了,6500万年的时光,肌肉组织早已腐烂得无影无踪。而就算从“恐龙时代的蚊子有可能吸过恐龙血”这个可能性出发,复活恐龙也不现实。因为,遗传信息的载体——DNA,其可用性是有时间限度的,据测算,一个物种灭绝100万年以上的话,即使能提取出DNA,也是徒劳,因为里面的信息已经读取不出来了。

相比之下,以猛犸、洞狮为代表的冰川时代动物的复活可能性则要大得多。首先,它们的遗骸借助第四纪大冰期这个天然“冷冻室”的作用得以完好保存,其能提取出完整DNA的可能性很大;其次,它们的灭绝时间仅仅万年而已,根据上述DNA中遗传信息的时限,它的的遗传信息也是可以用的。因此,随着越来越多得冰川时代动物遗骸的被发现,越来越多的待复活“候选者”也越来越多了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